
中国液冷技术获微模块红点奖!海悟双排微模块破解机房温控机柜散热难题
2025 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揭晓,中国数字能源企业海悟以液冷双排微模块摘得桂冠,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数据中心液冷技术产品。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国际品牌对工业设计顶尖奖项的垄断,更以 “技术 + 设计” 双轮驱动的创新逻辑,为全球数据中心产业的低碳化、高效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 “中国范式”。
这些积累不仅让海悟掌握了液冷技术的核心密码,更使其能够将技术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价值。目前,海悟液冷双排微模块已服务于金融、互联网、科研等多个领域,客户复购率达 92%。
从工业设计的 “奥斯卡” 到全球算力的 “绿色引擎”,海悟用红点奖证明:当技术创新与人类可持续发展需求深度结合,中国方案不仅能解决本土问题,更能成为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。在智算与碳中和的双重驱动下,海悟正以液冷技术为画笔,在全球算力版图上勾勒出属于中国智造的绿色未来。

一、算力与能耗的博弈:液冷技术如何成为破局关键?
在 AI 大模型训练、自动驾驶模拟等场景驱动下,数据中心功率密度正以每年 25% 的速度递增,部分智算中心已达 80kW / 机柜。传统风冷系统在此类场景下,不仅散热效率不足导致设备降频,更因高能耗(PUE>1.6)成为企业碳中和路上的 “拦路虎”。海悟液冷双排微模块的创新,正是围绕 “散热效率、部署效率、能效比” 三大核心痛点展开:1. 模块化设计:让复杂系统 “即插即用”
海悟将液冷系统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管控高度集成于标准化模块,通过工厂预制化生产,实现 “模块出厂即调试完成”。现场部署时,无需专业施工团队,仅需基础安装即可运行,较传统方案节省 70% 现场工时。这种 “产品化思维” 彻底改变了液冷系统依赖定制化工程的旧模式,让高密算力场景的快速落地成为可能。2. 冷板液冷 + 智能管控:重新定义能效边界
通过冷板与芯片的直接热传导,海悟方案将散热能力提升至1500W/m²,是传统风冷的 5 倍;搭配自研 AI 群控算法,可根据算力负载动态调节冷却液流量与温度,实现PUE 1.12的行业领先水平。在某互联网企业的智算中心实测中,该方案使单机柜年耗电量从 28 万度降至 16 万度,相当于种植 800 棵冷杉的碳汇量。
二、三十年磨一剑:海悟的技术攀登之路
海悟的成功并非偶然,而是三十年专注数据中心温控领域的必然结果:- 研发投入:累计投入超 20 亿元研发资金,建立液冷材料实验室、流体力学仿真中心等前沿研发平台;
- 人才储备:组建由博士领衔的 300 人研发团队,其中 50% 成员具备 10 年以上行业经验;
- 场景验证:从 2018 年首台液冷样机落地,到 2023 年实现规模化商用,海悟方案历经 5 代技术迭代,在超 100 个项目中完成总计 50 万小时的严苛测试。
这些积累不仅让海悟掌握了液冷技术的核心密码,更使其能够将技术转化为可落地的商业价值。目前,海悟液冷双排微模块已服务于金融、互联网、科研等多个领域,客户复购率达 92%。
三、红点奖背后的产业逻辑:从 “技术输出” 到 “标准引领”
此次获奖,标志着中国企业从 “产品出海” 向 “技术标准出海” 的跨越:1. 全栈技术输出,构建全球供应链
海悟液冷模块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,可兼容不同品牌的服务器、交换机等设备,降低客户技术锁定成本。目前,其产品已进入东南亚、中东等市场,在新加坡某 AI 算力中心项目中,海悟方案帮助客户将建设周期缩短 40%,能耗成本降低 35%,成为当地绿色算力标杆。2.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提升行业话语权
作为 ISO/IEC JTC1/SC41(国际标准化组织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)的中国代表,海悟正推动液冷技术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。其主导的《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Data Centers - Design and Installation》草案,已获得美、欧、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可,有望成为全球液冷技术的通用规范。四、未来展望:液冷技术如何重塑全球算力版图?
面对 2027 年全球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 亿美元的机遇,海悟已制定 “三维度” 发展战略:- 技术维度:开发浸没式液冷与冷板液冷混合架构,支持 120kW / 机柜的超高温控需求;
- 生态维度:建立 “液冷技术产业联盟”,联合上下游企业打造从芯片散热到能源回收的完整链条;
- 社会维度:通过 “绿色算力公益计划”,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液冷技术培训与设备支持,助力全球数字鸿沟弥合。

获取最新价格?我们会尽快回复(12小时内)